文物会说话|大家好,我们是“斧钺兄弟”!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大家都听说过十八般兵器吧

其中斧钺,就是我们啦

 

当然

我们斧钺兄弟也不仅仅是可怕的武器

还有着另外丰富的内涵

 

 

从石到玉,从斧到钺

让我们一起从草鞋山出发

看看斧钺的历史

 

石斧与石钺

@ 石斧(兄长):

 

斧,大家都知道,也许你们很多人都亲自用过。

没错,这就是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器物。

 

我们斧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在长达几十万年的时光里,

一直承担着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中,石斧主要是狩猎用的生产工具,

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也有可能卷入人类群体战争作为武器。

 

之溯源甚早, 原始人类,即知拾利石为劈器。

石斧的历史则大约可追溯到几十万年以前。

那时人们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猎禽兽,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之一。

最早大多是从河床上拣来的砾石打击而成,

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产生刃口,用作刮割的用具。

这个时期的石器表面凹凸不平、敲制粗糙、不经磨削,史称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多有孔,常选用质地更好的石头,打磨得更为光滑。

 

在传说中,盘古手持巨斧,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世间万物,开创了新的纪元。

 

这当然只是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开天辟地伟大工程所需要的非凡工具的想象。

我们石斧作为最为厚重刚猛的原始器物,

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先民们心中创世巨神所用的武器的幻想。

 

斧、父(甲骨文)          →            斧、父(小篆)

 

不仅如此,斧的悠久历史,还可以从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看出。

 

有一种说法是,“父”在甲骨文中是手持石斧的样子,是“斧”的本字。

因为手持石斧从事劳动的多是男性,所以“父”后来引申为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而“父”的本义“斧”则是在“父”字下面加一“斤”来表达。

 

来自草鞋山的我们贯穿了整个新石器时代,

是先民们最早也是关系最密切的工具,

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文明的兴起。

@ 石钺(弟弟):

 

我们石钺则是由兄长“石斧”演化而来的。

 

有人说我们是“大号”的斧,其实这么说也没错,

我们作为兄弟,长得还是很像的,出现的时间也近乎一致,

所以一般被人们提起的时候都连称为“斧钺”。

 

我与斧的区别就在于:斧的刃比钺的窄;

钺刃较宽大,呈一个弧形,好似新月一般。

 

在金文中,“王”字很明显像一个巨斧,或者说像钺。

 

 

也就是说,在原始时期,

古人会将我们斧和钺作为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

慢慢变成一种显示身份或祭祀礼仪用物。

 

是由原始社会的劳动工具——石斧演化而来的。

其形制似斧,以砍劈为主。

 

《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

 

《集韵》载:“戉(钺),威斧也。”

 

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

曾发现过一种磨制非常精细的石钺,

钺体扁平,刃部宽阔,弧曲度大,两角微微上翘。

这种精心制作的石钺显然不适宜砍伐林木或用于农作。

据推测很可能是古人专门制造的原始兵器。

 

在传统意义中,我们斧钺是用于劈砍的生产工具,

也是利于杀伐的兵器。

虽然在后期有一些代表权力与军事力量的含义,

但实用性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玉斧与玉钺

@ 玉斧、玉钺:

 

到我们出场啦!

 

我们也是斧钺兄弟,和他们石头不一样,我们是玉做的。

所谓美石为玉,我们比他们颜值可高多了,做工也更加精美。

 

我们玉质温润光洁,形体厚重,是石制斧钺的“升级版”。

用质更为珍贵,虽然杀伤力有限,但具有更多象征意义,

因此几乎完全摒弃了生产与兵伐的工具性功能。

 

玉有着一定的精神含义和权利象征,

因此古代贵族常以玉作为礼器

而玉斧玉钺作为斧子的衍生物,

便有了“玉兵”的含义,更添了一丝威慑之意。

 

我们玉斧与玉钺作为王者权威的化身,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往往伴随着权力出现,

古人用它作为权力的象征,来上听天命,下授王权。

 

玉斧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是一种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缚扎执柄,

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宽大则叫

 

玉斧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玉质工具,其为仿石质斧形器而来。

石斧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一种兵器,

而玉斧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或礼仪的表达,

如是兵权的一种象征,并不具备实用功能。

——故宫博物院-玉斧

 

也正因为斧钺所显示的威慑力量,

从新石器时期起即被视为神秘力量的象征物,

其中不但蕴含着以个人生命观为基础的集体生命观念,

还包容了人类社会初期的等级观念以及原始宗教思想。

 

 

 

 

-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

 

 

草鞋山遗址位于阳澄湖南岸,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

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遗址是江南史前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保存有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发展序列,

再现了长江下游史前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是长三角地区历史发展的一部完整的“地书”,具有考古学上的里程碑意义。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行走在遗址间”栏目 

为您讲述 江南文化之源故事

感受环太湖流域的古文明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官网:https://www.caoxieshanpark.cn

 

供稿单位:苏州明堂映像美术馆

学术顾问:李冬君

 

 


责编:徐晓燕

编辑:园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