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 | 一双大耳,一袭黑衣

 

 

 

在这个推崇白幼瘦的年代

我偏偏卓尔不群

要做一只酷酷的独行侠

我是贯耳黑皮陶壶

生活在园区阳澄湖畔的草鞋山

敞口、长颈、扁腹

黝黑、成熟、健壮

 

你问我为何这么黑

那必是大有用处

 

陶壶的用处

    贯耳壶   

 

在良渚文化时期,我和陶豆、陶鼎、陶罐等一众兄弟成为了先民们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且颜值都很能打~

 

 

作为盛食器的陶豆、陶罐和作为炊煮器的陶釜、陶鼎都已经登场了,那怎么能少得了我呢!

我是陶壶中的一种,是水酒器,可以盛装、饮用和分食液体。

 

 

我的身材和植物果实葫芦十分相似,

这其实不是偶然,

先民们正是受到葫芦的启发,才依“葫”成“壶”的。

 

 

 

贯耳壶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其扁腹、大耳的特征显得憨态可掬。

 

贯耳壶耳朵是纵向穿孔,是为了能够系上绳子以提拎使用。

 

颜色大有深意

   黑皮壶   

 

在我之前的陶器兄弟们大多是红色皮肤,比较接近大地上泥土的本色。

而我经过精密的锻炼之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黑皮体育生。

 

 

我特别喜欢自己黝黑发亮的皮肤,这是良渚文化时期的先民们特地为我设计的款式。

这身黑色陶衣需要在烧制的最后关头,封住窑口,再填入浸水的湿柴,让大量颗粒极细的黑色碳屑均匀地渗入肌肤……

经过这道工序后,我皮肤表面的微小孔隙都被填满,由此能够达到不渗水的效果,先民们可以放心地将液体储存在我体内。

另一种说法是,在烧制时为了增加气孔,便会将稻壳掺在陶土里,最终稻壳炭化呈现出黑色。

 

 

 

另外,有些出土的贯耳黑皮陶壶上还有规整的刻画符号,

虽然看起来像儿童的信手涂鸦,

但极有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是先民们记事的符号。

 

 

古往今来

   投壶游戏    

 

纵横历史可以发现,

贯耳式样的壶并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而逐渐隐入尘埃,

反而成为投壶游戏的主角。

 

 

《礼记·投壶》中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投壶从周朝开始就是士大夫们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

是礼的践行方式之一。

投壶礼来源于射礼。

 

《左传》中也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随着时间推移,投壶慢慢地从士大夫践行射礼的仪式转变成为不论男女、老少咸宜的健身游戏,风靡了数千年。

 

再想想当年那只装水的贯耳黑皮陶壶,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伟大的生活智慧。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草鞋山遗址位于阳澄湖南岸,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

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遗址是江南史前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保存有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发展序列,

再现了长江下游史前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是长三角地区历史发展的一部完整的“地书”,具有考古学上的里程碑意义。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行走在遗址间”栏目 

为您讲述 江南文化之源故事

感受环太湖流域的古文明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官网:https://www.caoxieshanpark.cn

 

供稿单位:苏州明堂映像美术馆

学术顾问:李冬君

 


责编:徐晓燕

编辑:园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