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草鞋山|是尊嘟!这些地名里居然藏着超多文化故事!

 

 

穿越六千年时光

身临史前江南的日常生活

走近草鞋山文化

触摸这片土地的真实记忆

 

 

在风光旖旎的阳澄湖南岸

有着毗邻的两座“山”

分别是

草鞋山夷陵山(唯亭山)

 

历经悠悠岁月

山名渐渐演化成地名

镌刻在这土地上

传颂在人们的口中

 

那么

“草鞋山”“夷陵山”“唯亭”

这些地名有哪些联系

又历经了怎样的演变呢?

 

 

草鞋山

 

 

“草鞋山”顾名思义,因其形如草鞋而得名。

 

关于它与阳澄湖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浪漫的神话传说……

 

 

 

这当然只是神话传说,为草鞋山这个地名增添了浪漫的韵味。

 

而在可考证的记载中,这个名字最早追溯到清代,

其时沈藻采编纂的《元和唯亭志》 记载:

(草鞋山)在唯亭山之西,枕阳城湖滨,形如草履,因名。

 

草鞋山  清·沈藻采《元和唯亭志》

 

不知为什么,当地人对草鞋山的印象总是与“玉”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从传说故事与民谣中的“玉草鞋”就能感受到。

 

事实证明,草鞋山确实与“”有很深的关联。

 

据说1973年的某一天,

有村民看到了考古队员好像挖到了一件裹着烂泥、形状像鞋子的东西,

随后神秘兮兮地把东西带进帐篷里。

 

于是,“草鞋山上挖到了玉草鞋”的消息不胫而走,

村民们便争相来到草鞋山考古发掘现场,

都想看看传说中那只“玉草鞋”的芳容。

 

其实,那件充满神秘感的东西是一只典型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

因为附着着泥土,考古人员横着把它握在手里,

村民看到就误以为是那只“玉草鞋”了。

 

 

草鞋山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典型遗址,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三个时期,都出土了一批玉器,

马家浜文化有玉玦,流传地域很广。

崧泽文化有钺、璜、环、坠饰,玉材为软玉,已制作权杖。

良渚文化有璧、琮、钺、串饰,玉和崇拜天地的信仰相结合,

创造了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汪遵国《太湖流域史前玉文化历程——苏州草鞋山出土的玉器》

 

夷陵山

 

在草鞋山一路之隔,便是夷陵山,也叫彝亭山、唯亭山。在春秋时期,便已有了它的传说。

 

古夷陵山(图源《唯亭镇志》)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第22任国君夷昧(又称余昧、夷末)

死后便葬在此处,夷陵山便是他的墓葬。

 

在唐人陆广微的《吴地记》中就有记载:

夷陵,故老相传山为吴王夷昧墓,因名。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在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十年,

东夷逼吴境,吴王带兵抵御,击退夷兵,

遂扎营建亭于今唯亭,以御东夷,因此得名夷亭。

 

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的《吴郡志》卷八《古迹上》引用过陆广微的《吴地记》:

夷亭,阖闾十年,东夷侵逼吴境,下营于此,因名之。

 

清代的《元和县志》记载为“彝亭山”,并附注:

吴王阖闾时,东彝寇吴,吴结亭于此以御,故名。今俗呼为唯亭。

 

同样是清代的《元和唯亭志》中记载为:

唯亭山在阳城湖南滨,离镇三里,高六丈余,一名夷亭。”

 

由此可知,当时的“夷亭”是吴王下令

在苏州城东北面建立的监视敌情、传递情报的岗亭,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哨所。

 

而后,唯亭便也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名称。

 

唯亭山全图

 

1931年第4期《农村事业从刊》载“唯亭山全图”并介绍:

唯亭山介乎苏州昆山之间,滨阳澄湖岸,风景幽美。

参观人士到唯亭车站后,往东行,过铁路桥,向北转,直对小山前进。

 

如今,老一辈上了年纪的村民们说过,

夷陵山曾是在阳澄湖里开泥船、捞水草突然碰到恶劣天气时的“灯塔”,指明了进港靠岸的方向。

 

 

而对于从上海乘火车返乡的旅客,火车过了昆山正仪站,就能望见夷陵山

无意中夷陵山就成了那时进出唯亭的地标

 

据说,“站在夷陵山顶,向东看能望到昆山,向西更能望到古城苏州北寺塔,

往南看,铁路沪宁线、312国道公路、古镇唯亭和娄江运河尽在眼前,

再往北,看远处便是驰名中外的阳澄湖,因盛产大闸蟹而闻名于世。”

 

夷陵山现状

 

夷陵山是唯亭的“地标”,纵观古籍与现代书籍的记载,夷陵、夷亭也当是“唯亭”的原称

那么后来又为何会演变成“唯亭”呢?

 

有一种说法是:在苏州话里“唯亭”与“夷亭”“夷陵”同音,久而久之,唯亭便代替了原称。

 

这种说法也是从方言的语音差异上寻找原因的。

几千年的语言文字传承,具体“夷陵”“夷亭”为何会演变为“唯亭”已不可考了。

 

时至今日,千年地名保留了下来,传说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2022年在苏州市民政局网站公示了首批苏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共有60个地名列入保护名单。

 

其中,“唯亭”在列。

 

 

今年的5月18日

在苏州发展大会召开前夕

跟着地名看苏州”主题活动启动

发布了

苏州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新政16条”

传承历史文脉

彰显江南魅力

 

一方水土

孕育一个地名

一个地名

承载一方文化

每一个地名

都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

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流传

 

-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岸,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江南文化的源头,

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集合时空之门考古现场展示主题展古水稻田场景复原考古工作站等功能空间,

以考古成果为依据,再现草鞋山遗址的风貌和魅力,解密江南文化的源头与脉络。

202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寻迹草鞋山”系列 

身临史前江南的日常生活

触摸这片土地的真实记忆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刻预约参观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官网:https://www.caoxieshanpark.cn

 


拟稿:顾昕彤

责编:徐晓燕

审核:甄雨杨、毛薇薇

审签:戚瑶亮